网站首页 >> 一带一路 >> 正文
简介: 原创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XIAO KANG ��点击音频 �� 听小康声音 51 5年3次进藏,只因学生眼里“闪着光”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了

原创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XIAO KANG

��点击音频 ��
听小康声音
51

5年3次进藏,只因学生眼里“闪着光”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批又一批像袁良萍一样的援藏教师,将会接续奉献雪域高原,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用满腔真情播撒希望的种子。

我叫袁良萍,今年40岁。我是一名从江苏来拉萨的援藏教师,通过这三次的援藏经历,我还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西藏教育的大力支持。
从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高邮,到雪域高原的西藏拉萨,距离超过4000公里。2019年7月,高邮市第二中学教师袁良萍第三次主动申请援藏支教,再度踏上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三尺讲台。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拔除“穷根”的重要途径。在西藏,江苏不仅建起一所所校园、派出一支支教师队伍,更是将重学重教的理念深深留在当地人心中,为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高原学子,种下希望。
(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袁良萍和她的西藏学生。
口述 | 袁良萍
9月25日下午,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办公室里,袁良萍正忙着批改试卷。她是来自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2014年以江苏省首批援藏教师的身份来到拉萨。时至今日,袁良萍已前后三次申请进藏,今年已是她在拉萨支教的第5个年头。
袁良萍:我叫袁良萍,今年40岁。我是一名从江苏来拉萨的援藏教师,通过这三次的援藏经历,我还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西藏教育的大力支持。
2014年,当袁良萍得知,江苏省首批援藏教师队伍中还缺少一名政治老师的消息时,一直被雪域高原的神秘深深吸引的她,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去”,并立即报了名。
袁良萍:当初第一次来援藏的时候,是因为西藏一直是一个令我神往的地方。过去,我对西藏的了解都是来自书本,总想着能有机会亲身去感受一下。而且第一次援藏的时间比较短,只有一年。我就跟我老公商量好了以后,短时间就决定要来了。

听·见小康(51)丨5年3次进藏,只因学生眼里“闪着光”

袁良萍走上了援藏支教的岗位
而当真正踏上西藏这片遥远的土地后,袁良萍才体会到,支教的艰辛远超自己的预想:一方面是肠胃经常因为水土不服“闹意见”,每顿饭前都要吃上一把乳酸菌片帮助消化;更要命的是,还得时刻同高原反应“作斗争”,爬个四层楼都会累得气喘吁吁。
袁良萍:从2014到2015年整个一年,我基本上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但是等我2017年第二次再来援藏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高原嗜睡”。其实不管是失眠还是嗜睡,都是由缺氧造成的,都是高原反应的一种症状。
除了生理上的负担,袁良萍还尝尽了与亲人远隔数千公里的相思之苦。第一次进藏时,袁良萍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如今,儿子已经上初一,她也错过了在这期间陪伴孩子长大的宝贵时光。即便如此,心里一直放不下西藏孩子的袁良萍依然于2017年和2019年两度选择继续援藏支教。

袁良萍在备课
袁良萍:我决定留下来,是一夜之间的这个事情。我原本只需教初一和初二,但是我又想教完初三,陪着孩子们一起走过中考,而且他们当时很不舍地问我:“老师,你要回去了吗?”“你能不能留下来继续教我们?”于是我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考得好的话,我就留下来。结果学生们也蛮争气,初二升初三考得还不错,我于是又跟我老公商量,继续留在了这里。
在里下河水乡长大的袁良萍,如今越来越像一位西藏当地人了——不仅脸上早已挂起了“高原红”,皮肤也晒得黝黑。但令袁良萍尤为欣喜的,则是学生和家长们的变化。
初到西藏之时,袁良萍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有些藏族孩子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自律性也不强,每节课都要花很长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最让袁良萍难以接受的,还是部分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忽视。
袁良萍:有一次班上有个男生他跟我说,他们家里有两百头牦牛,他爸爸让他初中毕业以后回家放牛、结婚生子。这里当地一些家庭一直以来都安于这种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不太把学习当回事。每当这时候,我就反复跟孩子和家长们讲:无论怎样,一定要让孩子上学,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在课堂上,袁良萍将抽象的知识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学生。课堂之外,她还会给孩子们介绍各种新鲜事物,以及外面的美好世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她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探究世界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袁良萍欣喜地发现,在给学生上课或是与学生交谈时,越来越多的学生的眼睛里开始“闪着光”。

课堂之外,袁良萍在与学生交流
袁良萍:家长身上的变化也非常明显。我们学校是全寄宿的,以前有些孩子不想上学,总是想找各种理由请假回家,我们就把家长喊来,没想到家长居然也很“帮忙”,然后就带小孩回家休息。但现在不一样了,藏族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每当我们这些援藏老师需要请他们到学校里沟通的时候,有些不会讲普通话的藏族家长甚至还会专门带着“翻译”一起过来。
援藏教师用真情与责任,唤起了越来越多西藏学生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斗志。袁良萍一直资助着当地一位名叫索拉的学生,这位藏族学子今年中考考出了580多分的好成绩,并顺利考入内地西藏高中班,如今已经在天津市红光中学读高一。
索拉:(袁)老师带我们3年,每次考试的时候老师跟我说,不要紧张、要好好考。周末的话老师和我(会)去吃肯德基,每个学期会给我一些钱,每个季节老师(会)给我买一些衣服。上初三以后,学习压力挺大的,有些功课落得挺多的、跟不上。我其实也想过放弃,但是看到老师这么辛苦,我也就不忍心(放弃),最后冲刺了一把,考上了内地(的)高中。

听·见小康(51)丨5年3次进藏,只因学生眼里“闪着光”

袁良萍与索拉
实际上,袁良萍只是江苏援藏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小康路上,江苏始终与拉萨携手同行——“十三五”以来,经过一批批江苏教育援藏干部人才的接续努力,江苏教育援藏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类型的全覆盖。对此,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吴晓梅充满了自豪。
吴晓梅: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是由来自江苏南通和扬州的教育援藏团队对口援助的,作为全国率先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探索的受援学校,已经连续4年中考成绩位居拉萨市第一,并先后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示范高中学校”“教育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批又一批像袁良萍一样的援藏教师,将会接续奉献雪域高原,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用满腔真情播撒希望的种子。
袁良萍的小康心愿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通过今天的努力,有机会走出西藏、去放飞梦想,将来能够带着知识、带着技能、带着让家乡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这种愿景,回到家乡,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视频
你也想说说自己的小康故事?
别着急,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分享

联系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END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高伟 朱威 韦伟
记者:陆威
视频拍摄:拉萨广播电视台 郝奕凝 兰炼平
视频剪辑:刘畅方达
音频剪辑:刘畅方达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
原标题:《听·见小康(51)丨5年3次进藏,只因学生眼里“闪着光”》

本文标签: 进藏   小康   眼里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admin 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交通学习网

交通学习网

www.alimo.cn

最近发表
文章归档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搜索
sitemap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1 交通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